云崖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队专区

文章内容

莆田体育运动-莆田百村体育联赛

tamoadmin 2024-09-07
1.莆田描写作文2.莆田二中 什么时候建立3.莆田九中好还是涵江实验中学好?4.莆田黄石有多少个村?5.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的知名校友莆田描写作文1. 描写福建莆

1.莆田描写作文

2.莆田二中 什么时候建立

3.莆田九中好还是涵江实验中学好?

4.莆田黄石有多少个村?

5.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的知名校友

莆田描写作文

莆田体育运动-莆田百村体育联赛

1. 描写福建莆田的景色的作文

春季,乡下人家门前有各种各样的花:桃花、梨花、月季花等等这些美丽可爱的花儿,都争齐斗艳。你瞧瞧:这些小小的桃花,慢慢地抬起它们那害羞的脸蛋,像一个个年轻美丽的姑娘,正在适应着这美丽陌生的世界;那和桃花差不多大小的梨花,穿上了雪白色的衣服,像是一个正在睡梦中的花美人一样。。这些花和城里的花是不一样的,你发现了没有?农村种的大多都是结果实的花,它们就像农民伯伯那样朴实,而城里的人大多都是种的观赏花哩!

夏季,乡下人家门前的小池塘里,已经开满了大大小小优雅而美丽的荷花。荷花的花瓣中白里透红,像一个个爱美的小姑娘,在自己的脸上擦了粉似的。顺着荷花绿绿的茎向下,一眼就望见了飘在水面上的大荷叶,那一个个大荷叶“懒洋洋”地“躺”在清澈见底的河流上,显得格外的美。荷花“姑娘”和荷叶“小子”当“搭档”简直是天生的一对。

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当然稻谷也不例外。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下的稻田,现在已经成熟了,变成了耀眼的金**。这些稻田一望无际,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这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回报。一株株金**的稻子,沉甸甸的,粒粒饱满,重的弯下了金色的腰,好象是在说“主人,快来啊1把我收回家吧!我已经累的站不住了。”

冬季,大地都穿上了雪白的大衣。那纯白色的雪,覆盖在大地上、树上、屋顶和田野上,远远望去,一望无际。就像这个世界顿时老了几岁,头发花白。那白雪上没有被踩过的痕迹,也没有被扫过的地方。

啊!乡下,你是多么的美啊!不论你有什么时候都有迷人的地方。我爱乡下,更爱乡下美丽的景色!

2. 描写莆田特产的作文

四大名果:兴化桂元

莆田市位于东海之滨、台湾海峡西岸,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极宜种植龙眼等亚热带珍贵果树,其中龙眼、枇杷、荔枝、蜜柚是莆田市传统的四大名果,历来驰名海内外,尤以龙眼为佳,素有“兴化桂元甲天下”之美誉。

莆田龙眼因其栽培地域独特,孕育了众多品种和优良品质。全市现有品种80多个,为全国最多。由于莆田地处我国龙眼栽培适宜区的北缘,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日夜温差大,有利于可溶性固形物(糖分为主)的积累,所以兴化桂元风味较其他产地香甜,并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

莆田龙眼以果大、可良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含糖高)为特点,“水南1号”、“友谊 106”这两个品种,已达国家一级龙眼标准,为国内领先;“松风本”、“立冬本”以其晚熟而倍受青睐。主栽品种“乌龙岭”、“油潭本”、“水南1号”、“松风本”、“ 立冬本”等品种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平均单果重13-19克,可良率65-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5%,维生素C含量丰富,每百克果肉中含有43.12-167.7毫克,这些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产区。

四大名果:枇杷

莆田枇杷品种达100多种,主要有“解放钟”、“长红3号 ”、“莆选1号”、“早钟6号”、“白梨”等,单果重为全国最大(解放钟最大单果重172克,为世界之冠),栽培

技术最先进,主产区常太镇号称“中国枇杷第一乡”。全市现有面积1.1万公顷,投产面积0.5万公顷,年产量3万吨以上。销往全国 各大中城市。“解放钟”枇杷选自福建省莆田市

城厢区英龙街绣衣里的“大钟”实生变异味,1949年莆田解放那年发现而得名。其最大单果重可达172克,曾在1954年西德举行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故被誉为“枇杷王”。“解放钟”枇杷树势强,枝条粗壮,抗逆性强,结果习性好,产量高,果实倒卵形或长倒卵形(梨形),果皮橙红色、易剥离、中等厚、耐贮运;平均单果重70-80g。根据福建省农科院测定,果肉厚0.93cm,可食率71.46%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1.1-12%,含酸量0.51%,维生素65.72mg/100g果肉,莆田当地成熟期5月上、中旬。

3. 写一遍关于莆田美景的作文300字

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与会的彩霞中,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街道上漫步,晚风徐徐地拂送来一阵阵花夹着草木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一种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更觉夕阳无限好。

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你仔细地看,你会看见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像置身于轻纱般的美梦似的,会使你远离烦恼的困扰。

小鸟时而在半空中飞过,时而能听见喜鹊那清脆悦耳的鸣叫,这时,我才从黄昏的梦中苏醒过来。

太阳落山,燃烧着的晚霞也渐渐黯淡下来了。

转眼间,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四周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这宛如一首交响曲的尾音,优美极了,但却渐渐地归于岑寂、无声,引起人们心中无穷的感喟,给校园的黄昏铺上一层感人肺腑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它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它成熟的风韵;“人间重晚情”更衬出了它的宁静……

渐渐的,渐渐的,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视线、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这美得难以形容的“黄昏图”所沉浸了,我陷入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不能自拔。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静静地离开了这黄昏的边界……

4. 作文莆田的春天400字(描写风土人情)

我的家乡在莆田,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物产丰富,有着荔城的美称。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春天的时候家乡的木兰溪河水清澈见底,水面上波光闪闪像一面大镜子。活泼可爱的小虾在水里尽情地嬉戏,好像在捉迷迷藏。河岸边郁郁葱葱的大树像庄严的士兵在站岗一样纹丝不动。十分威武。这迷人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吗?到了夏天,家乡的荔枝熟了,蝉在枝头上不知疲倦地叫个不停。繁茂的枝叶丛中挂满了红彤彤的荔枝,犹如满天的星星撒在绿色的海洋。来到荔枝树下,那熟透饱满的果子让人直流口水。这时摘下一颗荔枝,剥开果皮,里面 *** 嫩的果肉好像夜明珠一样晶莹剔透。轻轻咬一口,果汁四溢。甜津津的泌人心脾。让人难以忘怀。

这就是我的家乡莆田,一个景色宜人物产丰富的南方城市,欢迎你来莆田做客。

5. 描写莆田四大名果的作文

咱们莆田有三宝:荔枝、龙眼和枇杷。它们的名气可大啦!不信,你就来看看吧!

先说说咱的荔枝。它穿着一身火红的“铠甲”,还长着许多小疙瘩。哎,你可别心急,它还穿着一件粉红的“内衣”哩!剥开了“内衣”,咬一口雪白的果肉,那酸酸甜甜的口感,真令人回味无穷。

再看看家乡的龙眼,它穿着棕色外套,圆溜溜的。这家伙可比荔枝好办多了!打开它的外套,那晶莹的果呈现在你的眼前。它的口味呢,当然也绝不亚于荔枝啦!

最后,来尝尝我们的枇杷吧。枇杷有点儿象梨,但它的皮是用手剥的。它那金灿灿的果肉,实在是叫人垂涎三尺。在医学上,枇杷叶还是治咳嗽的特效药呢!

莆田三宝是莆田的特产,我爱这莆田三宝!

6. 作文“民俗之我见”(描写莆田的)60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

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

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调查情况:关于春节来历的传说有很多,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以万年的故事较为普及。

我就选择这个故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

他家境贫寒,以砍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

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砍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

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

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

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

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

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拜见天子。

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

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是理,心中却不安起来。

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一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原由,许以重礼。

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

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喝酒过多,眼睛发昏,飞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

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

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立印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为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

7. 关于家乡风光的作文(莆田)

春季,乡下人家门前有各种各样的花:桃花、梨花、月季花等等这些美丽可爱的花儿,都争齐斗艳。你瞧瞧:这些小小的桃花,慢慢地抬起它们那害羞的脸蛋,像一个个年轻美丽的姑娘,正在适应着这美丽陌生的世界;那和桃花差不多大小的梨花,穿上了雪白色的衣服,像是一个正在睡梦中的花美人一样。。这些花和城里的花是不一样的,你发现了没有?农村种的大多都是结果实的花,它们就像农民伯伯那样朴实,而城里的人大多都是种的观赏花哩!

夏季,乡下人家门前的小池塘里,已经开满了大大小小优雅而美丽的荷花。荷花的花瓣中白里透红,像一个个爱美的小姑娘,在自己的脸上擦了粉似的。顺着荷花绿绿的茎向下,一眼就望见了飘在水面上的大荷叶,那一个个大荷叶“懒洋洋”地“躺”在清澈见底的河流上,显得格外的美。荷花“姑娘”和荷叶“小子”当“搭档”简直是天生的一对。

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当然稻谷也不例外。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下的稻田,现在已经成熟了,变成了耀眼的金**。这些稻田一望无际,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这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回报。一株株金**的稻子,沉甸甸的,粒粒饱满,重的弯下了金色的腰,好象是在说“主人,快来啊1把我收回家吧!我已经累的站不住了。”

冬季,大地都穿上了雪白的大衣。那纯白色的雪,覆盖在大地上、树上、屋顶和田野上,远远望去,一望无际。就像这个世界顿时老了几岁,头发花白。那白雪上没有被踩过的痕迹,也没有被扫过的地方。

啊!乡下,你是多么的美啊!不论你有什么时候都有迷人的地方。我爱乡下,更爱乡下美丽的景色!

8. 美丽的莆田作文200字

莆田的凤凰山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凤凰山的售票门,踏上了石阶。走在铺着石子的小路上,左右两旁还栽满了一棵棵树,笔直地立着,像许多名保安,在保卫凤凰山公园。又像一位位服务员忠诚地欢迎我们的到来。树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在微风的吹拂下,绿叶慢慢地摇着,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绿色的小生命在叶子上活蹦乱跳。

往前走着,抬头一望,一座十几层的宝塔展现在我眼前八角宝塔,一层层宽大的地盘,还有巨大的柱子……,夜幕降临的时候,彩灯点缀了这座宝塔,在宝塔的周围围上了轮廓,五颜六色和塔连在一起,真是美丽极了!

绕着蜿蜓的石板小路,就到了莆田远近闻名的凤凰湖,只见凤凰湖的一侧被绿树环抱,清澈的湖面上漂荡着各式各样的小船,有天鹅的有熊猫的、有鸭子的、有黑猫警长的……,显得那么幽静,那么舒适。微风拂过水面,水面上泛起层层波光粼粼,美丽极了。阳光照耀在湖面上,湖水闪闪发光。夕阳时分,阳光洒在水面上,一半湖水变成红色,一半湖水还是阴暗色的,那一半没照的湖水与照到的湖水交相辉映,真是“半江瑟瑟半江红”啊!游船划过水面,留下了层层波纹,上下起浮。

莆田的凤凰山美景数不胜数,怎么说也说不尽,朋友,希望你能来莆田的凤凰山公园参观参观!

莆田二中 什么时候建立

莆田第二中学之前身哲理中学创建于1878年,1952年改名为“莆田第二中学”,1956年被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年被评为省一级达标中学。2003年12月通过省一级达标中学复查,2004年4月被评为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2005年3月搬迁位于西天尾镇溪白村新校区。

师资力量

我校现有教职工269人,其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08人,一级教师114人,省部级骨干教师11人,省学科带头人9人,省学科理事4人,市骨干学科带头人53人,共有教学班54个,学生3240多人。

新校区建设简介

随着莆田市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莆田市委、市决定把莆田二中高中部从市区杨梅山迁至西天尾镇溪白村。莆田市委、市以前瞻性的战备眼光,着眼民族未来,从莆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高度,重视莆田市的基础教育,大手笔超前规划决定新建一所莆田第二中学,并把它列为2004年莆田市重点建设项目。从选址、规划到建设,各级领导都具体参与指导。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荆福生、省财政厅副厅长李国瑛、市委书记袁锦贵、詹毅、市人大主任林国良、市政协翁毅彪、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光大、市委宣传部部长陈金钵、郭亚元、市教育局局长姚志平等领导都在百忙之中亲临建设工地指导,现场办公解决具体的问题。相关的部门如市计委、市土地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水电局、市电业局、市水土保持办、市人防办、市消防支队、市环保局、市教育局、荔城区、西天尾镇、溪白村、九华农场都对这功在后代的千秋大业鼎力支持,一路开绿灯,使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学校成立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郭亚元任组长、姚志平、王哲启、郭德翊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总务处主任黄维煌密切配合。工程的设计、招投标、建设都在市纪委的监督下透明、公开、阳光运作。规划一流、设计一流、质量一流、设备一流,被评为“市2004年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先进单位”。

新校区占地面积233.7亩,总投资1.6亿,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学生全住宿。新校区建设按国家示范高中标准进行。教学楼13259平方米(教室90间)、学生宿舍26500平方米(492间)、图书馆3170平方米、办公楼4800平方米、实验楼6635平方米、综合楼7800平方米、交流中心2950平方米、食堂5500平方米、篮、排球场16个、雨盖跑道1120平方米、人工湖景观2000平方米、标准体育场一个,配电房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均按国家示范校要求,总投资约1.6亿。环境优美,为兴化学子提供了软硬件俱佳的学习环境,是莆田市教育对外的窗口。力争在2006年迈进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的行列。

按教学、生活、运动三个功能区域设计建设,20多幢建筑布局合理,可容纳5000人,学生全住宿。新校区建设、配套设备按示范性高中标准进行。2004年2月动工,2005年3月顺利搬迁,省委、省领导、友校多次来新校考察指导。新校区座落西天尾镇溪白村,由市沿荔涵大道往涵江方向3公里处便可到达,交通方便。

莆田第二中学历史

莆田二中(哲理中学)创办至今已近127周年,回顾本校历史,创业维艰、经营良苦、沧桑巨变,令人亦多景仰,亦多感奋。

西学东渐,创业维艰(1878——1948)。本校创办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初名培元书院,租赁城内坊巷“奕世金紫”民房为校舍,设备简陋。1890年,美国人蒲鲁士和夫人蒲星氏奉派来莆任校长,经他俩悉心经营,学校规模日益扩大。1898年,光绪推行新政,废科举、兴学校,培元书院应时改名西学堂(即西学斋)。1899年,美国人高德里来莆接任校长,在朱紫铺和仓边巷之间辟地数十亩为校址,建起三层楼房一座,称映雪楼。1902年,学校改名哲理中学。从1909年起,蒲星氏先后三次出任校长,在莆居留居达56年之久。1927年起,学校改由华人任校长,首任刘金标。30年代,学校已有10多座校舍,校门也从朱紫坊移到仓后程氏祠右,至此校园布局大体形成。20年代起,学校声誉日隆,就学者除莆仙两县外,惠安、永春、德化、大田各县的青少年也纷纷负笈求学,甚至浙江、云南学子也慕名远道而来。1947年全校高初中有20班,1076人,教职员50多人。据统计,70年中培养高中毕业生3000多名,加上初中毕业生培养人才数以万计。1926年,受党组织派遣陈国柱在哲理中学映雪楼建立莆田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其支部成员多数是本校的师生,这些人多数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中为国捐躯。哲理“十烈士”载入闽中党史史册。抗战时,本校迁至广业、霞溪、碗洋、渭庄等处,在艰苦的条件下,一面组织战时后方服务团,宣传队支援抗战,一面更加勤教苦学,学业质量不断提高。1942年,陈振华、林启华等15人获准免试升入大学,这个时期留学国外深造的达200人,占全县留学生总数的90%以上。这在当时全国各中学中是罕见的。这期间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如38届的黄维垣,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有机氟化学的开创者,国际公认的氟化专家;47届的俞永新,中国工程院院士,疫苗研制专家;考入黄埔军校、保定军校人数众多。二中“十将军”,军衔中将2个、少将8个。体育也素负盛名,1898年,美国人把西方体育项目传入本校。30年代,学校体育蜚声省内外。培养出大批闻名全国的运动健将。1925年吴德懋代表团中国参加在马尼拉的第七届远东运动会,获得五项全能冠军,为祖国争得唯一一块金牌。这也是我国在国际比赛中所获得的第一块田径金牌;1946年3月间,以哲理中学“旋风”队为主力的莆田篮球队征战省城,三战皆胜,威震省会;1946年夏,美军一支篮球队途经莆田,一到就下“挑战书”,我校“旋风”队昂然迎战,二战皆捷,打得美军目瞪口呆。当时莆田城可谓万人空巷,大快人心;1947年10月,由莆田哲理中学为主力的“莆田田径访问团”,先后访问了福州、上海、南京等地,历时56天,连战皆捷,轰动全国体坛,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破天荒的创举。建国前七十年,把当时西方进步的科学文化、民主平等自由的新观念介绍到莆田来。

雄鸡唱白,高速发展(1949——18)。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校也获得新生。1952年学校由人民接办,改名莆田第二中学。黄益三任校长。孟津、林文藩先后任书记。建国以后,学校蒸蒸日上,又兴建了科学楼,教学法楼(东风楼,胜利楼)等,扩大了运动场,分上中下三片,师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国后的前十七年,培养高中毕业生达3000多名,等于建国前70年的总和,办学成绩突出,社会声誉极佳。1956年,被评为省重点中学。前17年师生每年组织下乡支农,学以致用,既拓展了视野,又得到锻炼,受到农民的欢迎,得到社会赞誉。这段时期,学校培养的人才济济,专家、学者众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灿若星辰,省部级等高级官员云集。如詹丽珊,中科院“首届十大杰出女科学家”,著名卫星气象专家;叶宏明,陶瓷专家;陈雷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等。传统体育强校风依然,“跳高三星”王国忠、黄寿锵、陈文藻先后打破旧中国纪录;陈钟元,研究员,高级教练,国家级田径运动健将,曾获全运会男子跳高冠军,主持建立“三维动作分析系统”,这在亚洲是第一家;1966年,女自行车健将李玉凤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金牌,这是莆田第一位女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者。“”期间,本校遭到浩劫,校址被占。1969年,莆田二中被迫停办。经心系教育有识之士多方奔走呼告,七十年代初迁址西郊杨梅山重建。13年,黄金溪奉调来我校主持重建校园工作。在一片荒坡上师生同心协力,几经艰苦奋斗,校园从小到大,从简陋到完备,复苏迅速,后来居上。经十几年重兴复业,校园占地六十四亩,校舍建筑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米,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绿树、红花相应成趣,同旧址相比,新校园地盘更大,风景秀丽,居市区而静谧,是师生教学、生活的乐园。和社会力量的关心和支持是这个时期学校迅速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改革开放,日新月异(18年——2005年),恢复高考后,学校抓住机遇,挖潜改革,整合教学,发扬艰苦奋斗的二中精神,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据不完全统计1980——1993年莆田二中培养的3000多名的高毕业生考上高等院校的有2300多名,升学率达74%,名校规模已成。体、音、美人才辈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1983以来坚持不懈与驻军九五医院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优良作风春风般吹进重建的校园,使校内优良的校风教风得以稳步健康形成,巩固和发展,出现了教育教学的喜人局面。先后被福州军区、南京军区、福建军区和福建省人民授予“军民共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称号。1991——1998年,戴明锁、陈金富来二中主持工作。1993年起学校得益于上海建平中学整体教育改革实验,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在莆田市率先探索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师围绕“转变观念,探索改革,转向办公机制,改革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五个阶段锐意改革。围绕“提高学校教育功能”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和展”这两条主线展开,始终以德育为主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时期,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现在,学校面貌更加引人注目。1991年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来校视察、题词勉励:“全面发展,学有特长”。著名科学家卢嘉锡也题词赞誉:“百年老校乐育英才”。19年11月通过福建省莆田中学一级达标学校验收。现任校长朱金先,书记涂雨。现教学班87个,学生6600人,教职工308人,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8名,一级教师92名,学校拥有一批以特级教师(1人)、省级以上骨干(10人)、省级以上学会理事(4人)、省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骨干(53)人为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学历达标率为98%。校园面积80多亩,建筑面积42626平方米,体育设施完备,实验室、电教室、电脑室等现代化设备齐全,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图书馆为省一级示范馆藏书达10万余册。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走文明办学的道路,成效显著。荣获省级以上嘉奖达数十次之多。

成为莆田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

近年来,学校把握机遇,以“奠定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发展学生自由灵动的个性”作为办学指导思想,提出“办国内一流示范学校,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师德高、质量优、管理严、环境佳、学习勤、个性活、身体健、兴趣广”作为学校工作思路,狠抓“三风建设”,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三年,学校与时俱进。各项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加强管理,以法治校。从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学校井然有序、良性发展;课堂教改效果显著。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校改革的总课题,制定《莆田二中关于优化教学过程综合改革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会学生“学会发展”,发展学生“三自一特”为目标建构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个性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相衔接,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校本开发取得突出成绩,课题研究,国家级一个,省级二个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学生研究课题900多个,有一定水平90多个;全面发展、特长突出。学校以“两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为学生创造发展的平台,鼓励创新,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也满腔热情关心,寻找他们闪光点,自从课改启动后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2004年以高分通过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验收及省一级校复查。学校获国家级表彰2次,省级9次,市级14次,近几年教师获国家级奖励5人次,省级12人次,市级66人次,学生获省一等奖19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45个,市一等奖99个,二等奖151个,

2003年、2004年高考本科录取均超千人,理科省第3名,文科第2名,其中文综、理综全省第一名。我校的体音美上重点线占市二分之一。近几年体音美特长生获国家级奖励1人次,省级奖励38人次,一级达标运动员1人,二级达标运动员达69人,获全国赛奖5人次,省赛奖138人次,学校获省田径传统校冠军,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学校以战略的眼光对发展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一座占地233亩,投资1.5亿的现代化,多功能新校区已投入使用,又一次的搬迁,莆田二中的发展更加强大,学校上下正齐心协力向国家级示范校迈进。

莆田九中好还是涵江实验中学好?

莆田九中好。

1、莆田九中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仪梓路,是福建省"省二级达标校",前身为咸益女子中学。如今为莆田一中联校。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委、区决定,将莆田市荔阳中学、莆田市畅林中学并入莆田市城郊中学组建成莆田市荔城一中。随后莆田市又命名为莆田第九中学,重塑莆田九中老校形象。莆田市级、区级领导詹毅、郭亚元、陈国林等先后莅临指导,对新崛起的莆田九中深寄厚望,倾力扶持。目前,建筑面积达一万一千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和科技楼已破土兴建,2012年底竣工。

2、涵江第二实验小学坐落于相对繁华的涵江新区,东毗新涵大街,西临工业路,南抵湖园路,北与住宅区接壤。

办学规模:占地面积居全市小学校园面积之首。绿化面积5096平方米,拥有建筑面积4704平方米的教学楼壹幢,2194平方米的宿舍楼两幢,2094平方米的综合楼壹幢,1925平方米的礼堂壹幢。

莆田九中师资力量

莆田九中截至2012年底现有教职工191人,高中部均配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还聘请福建省二级达标校高中优秀教师任教,部分拥有"高中高级教师"职称。

地理位置

莆田九中位于莆田荔城区三亭,占地面积109亩,周围有著名的小希尔顿连锁酒店(莆田)及便捷的沃尔玛购物中心,旁边围绕着荔城区护城河。学校内绿树蓊郁,环境幽雅。

学校周边有市经济适用房生活区、SOS国际儿童村、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 莆田市市第二医院新址 等单位;新建莆田市市体育运动中心临校而立,莆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学校毗邻呼应。福厦路、荔园路、延寿路、北大路延伸段等交通要道纵横学校周围,交通便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莆田第九中学

莆田黄石有多少个村?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

黄石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南部。面积61.5平方千米,总人口14.8万人。辖2个居委会、36个行政村。福厦高速,莆秀、笏涵公路过境。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元代的宁海桥。

代码350304101:~001黄石居委会 ~002常溪居委会 ~201沙坂村 ~202水南村 ~203澄瀛村 ~204井后村 ~205和平村 ~206横塘村 ~207七境村 ~208瑶台村 ~209凤山村 ~210定庄村 ~211沙堤村 ~212天马村 ~213惠上村 ~214惠下村 ~215屏山村 ~216斗南村 ~217东山村 ~218东源村 ~219东埭村 ~220金山村 ~221徐厝村 ~222东甲村 ~223遮浪村 ~224海滨村 ~225江东村 ~226华东村 ~227华中村 ~228华堤村 ~229桥兜村 ~230下埭村 ~231下江头村 ~232西利村 ~233西洪村 ~234清中村 ~235清后村 ~236清前村

历史沿革

1958年建黄石公社,年改镇。19年,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14.3万,辖沙坂、水南、登瀛、井后、和平、清前、横塘、七境、瑶台、凤山、定庄、沙堤、天马、惠上、惠下、屏山、斗南、东山、东源、东埭、金山、徐厝、东甲、遮浪、海滨、江东、华东、华中、华堤、桥兜、下埭、下江头、西利、西洪、清中、清后36个村委会和黄石居委会。

黄石镇,梅妃故里。地处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下游,是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的交通枢纽,福厦高速公路、荔秀路、涵黄路、黄北交战公路贯穿境内,交通便捷。年12月社改镇,面积61.5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4.8万人,拥有耕地面积50826亩,滩涂面积4578亩,境内有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宁海初日”、“天马晴岚”、“谷城梅雪”三景以及省级文物宁海桥、浦口宫、镇海堤、“金墩黄氏祖祠”(黄府进士三尚书,金墩入阁两相国)等名胜古迹。

建镇以来,黄石镇紧紧依托区位、、人才等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工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粮食、蔬菜、水果、花卉四大生产基地。工业生产发展迅猛,形成了以鞋革、石材、食品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全镇现有各类企业5910家,其中产值500万以上的企业有20家。商贸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新街、东井街等12条长达10公里的商业街,建有一个日供水量2.5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35千伏和一座110千伏输变电站,2个农贸市场,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要。200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39.8亿元,财政收入26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88元,分别比增9.8%,308%,2%。

建立工业园区,推动新一轮创业”是新一届党委、的发展战略。目前,遵循高起点、高标准、园林式、生态型、多功能规划占地2平方公里的黄石工业园区已列入福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工业园区,成为开发投资的新亮点。现有华丰鞋业、奇佳树脂等20多家企业落户园区,掀起了新一轮创业的热潮。

黄石镇地处木兰溪下游,是城厢区、涵江、秀屿的交通枢纽,福厦高速公路、荔秀路、涵黄路、黄北交战公路贯穿境内,交通便捷。年12月社改镇,面积61.5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4.8万人,拥有耕地面积50826亩,滩涂面积4578亩,境内有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宁海初日”、“天马晴岚”、“谷城梅雪”三景以及省级文物宁海桥、浦口宫、镇海堤、“金墩黄氏祖祠(黄府进士三尚书,金墩入阁两相国)即明刑部尚书黄光升、明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明礼部尚书黄汝良;清文华殿大学士黄机、清东阁大学士黄锡衮”和“文 武两状元黄观、黄钺、榜眼黄凤翔、探花黄叔琳、文解元黄初、黄志清,武解黄元钟、黄锡履,贡元黄胜字应孙,父子进士黄府、黄安石”古有读书亭、金墩黄庙书舍等名胜古迹。

基础建设

镇旧街自明代倭乱后重建,长2公里,宽不足7米。沿街多土木结构平房,商店只50多家。镇内有古代建筑物宁海桥、浦口宫、红泉宫。

建国后,建有镇综合楼、公安派出所、法庭、税务、邮电、银行和镇办企业等单位办公楼、住宅,建筑总面积21683.76平方米;文教卫生区,建有三层砖混结构,跨度23米,1616个座位的影剧院,图书馆阅览室、文化中心站各—座,建筑面积4537平方米;黄石一中、黄石镇中学的教学楼、实验室、教学园地,建筑面积15810.37平方米;镇卫生院占地3公顷,院和院占地1.09公顷。

1985年,在安兴头路新建商业街,长350米,宽16米,路面铺棋格石,路旁建有3层砖混结构楼房150幢,底层为店房,2、3层为住房,建筑面积10326平方米。1986年由群众集资兴建汀坛新街,有砖混结构的3层楼房82幢,建筑面积64.42平方米。1989年建四脚亭至度尾新街,宽16米,路旁建3~4层砖混结构楼房,建筑面积3959.52平方米,自来水厂建筑面积822平方米,与供电、给排水、泄防工程相配套。

新辟塘头工业区的青顺鞋业有限公司,拥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厂房宿舍等建筑面积7412.12平方米;度尾路工业区的黄石鞋业有限公司,拥有厂房、车间、餐厅等建筑物,建筑面积6991.54平方米。此外,泡棉厂、石雕厂和出口创汇的兴化米粉厂等,建筑面积5279.58平方米。

经济社会状况

1995年被确认为国民生产总值上10亿元的全省10个乡镇之一,并被省科委评为“科技示范建设达标乡镇”,1998年被省评为“全省乡镇企业百强镇”,1999年被省评为“全省乡镇企业工作先进镇”,2003、2004连续两年被市委、市评为“经济工作先进乡镇”,2005、2006年两年被区评为“荔城区经济工作第一名”。 2007年被省经贸委评为“福建省商业重镇”,被市委、市评为“经济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0元。

科学规划发展定位 把握海西建设契机,依托福厦铁路、向莆铁路、福泉高速公路拓宽、商贸物流园区、黄石工业园区、疏港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黄石镇功能定位为“区域工商贸一体化物流中心”。衔接荔城新区南进,黄石镇力争用十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集工业、行政商务、商贸金融、休闲服务和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荔城区中心经济板块

快速提升工业化水平 全镇现有大中小企业2000多家,有鞋业服装、石材石雕、机械、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等特色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集群优势化发展。黄石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平台,重点发展鞋服业、机械设备制造、包装印刷业、工艺品业,形成“布局科学、结构优化、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园区产业链,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现已入园企业有1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76家,2009年创税收5400万元。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扶持鑫峰食品、真好食品、大自然等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做实水稻、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近3年平均每年实施2-3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面积达3.5万亩,百亩蔬菜种植专业户有55户,万亩土地整理项目进入第四期施工阶段,清前蔬菜市场规划建设中。

全面发展文教医疗事业 辖区内现有2所完全中学(莆田八中和田家炳中学),3所独立初中校(清江、东洋、沙堤中学),1所职业中学(海峡职校),33所小学(其中5所中心校),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需要,商贸物流园、新镇政中心、七境片区、院前片区布等小学和幼儿园规划建设中。有惠洋“十音”、澄云柴脚(高跷)、和平弄九鲤、沙坂舞狮、江东男女舞龙等特色民间艺术,节日踩街民俗活动的彩车、彩架、男女车鼓队、十音八乐队、腰鼓队、茶舞、伞舞等民间艺术表演队达100多支。2007年,惠洋“十音”和沟边“九鲤舞”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荔城区医院、黄石卫生院二所医院,医疗技术和设备先进,2009年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

持续稳固安定稳定局势 注重治安机制创新和平台建设,构建平安和谐黄石。成立了群众投诉受理调处中心和工业园区平安协会,38个村和企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平安协会和综治机构,建立了“五五”治安防范体系,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村平安协会和全市第一个农村治安联防指挥中心,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了全市第一个乡镇治安联防指挥中心,设立了全市第一个宽带网监控系统。近年,投资150万元建设15个治安岗亭,投资202万元安装202个探头。鐧惧害鍦板浘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的知名校友

莆田二中为祖国各战线培养数以万计人才。现健在的资深科学院院士黄维垣、俞永新,导弹、卫星发射首席气象专家詹丽珊都毕业该校。培养了400多位教授、博士。27位大学校长、党委书记。80年后毕业的博士、教授超过50人。

蒲鲁士(1864~1918)号叟堂,美国乌省泉田城新历克顿乡人,美国何省卫斯里神学大学道学博士。1890年起奉派来莆传道,当时废科举,兴学堂,他和夫人蒲星氏创建该校前身西学堂,设体育、英文、数学、格致等课程,筹建旧址校舍,促进学校发展,薄星氏曾三次出任该校校长。其外孙曼顿博士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作过努力,受到总理的会见。

康爵(1895~1944),字修其,号耕冰,涵江张井村人,曾在该校执教。师从蔡元培、傅斯年、黄炎培诸名家,博通经史。创办涵江图书馆,藏书逾万册,为莆田“乡贤书画艺文展览”提供大量藏本,并为之编撰提要。他纂着颇多,尤长“目录学”,所著《古今方志总目》最为宏巨,蔡元培题跋赞其“搜集既博,体例亦精”。

余文光,莆田县城内人,男,1901年出生,初中在莆田哲理中学就读,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在校获得港大最高奖荣誉,被选为该校学生联合会秘书,文光以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双学士毕业于香港大学,任莆田圣路加医院院长兼附属医学校校长 ,文光从医60年,1923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次年获得剑桥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为英国学会会员,民国15年(1926年)返莆田,任莆田圣路加医院院长兼附属医学校长;他在1927年2月 至 1949年8月间, 专职和兼职担任莆田哲理中学校医 。莆田圣路加医院附属学校校长由院长兼任。1932年二度留英攻读F·R·C·S学位,获英国爱登堡外科学院院士博士学位,民国22年(1933年)底回莆田;仍任莆田圣路加医院院长 。1936年,他第三次去英国,入伦敦大学,在贝尔哈姆医院著名教授谭那指导下,再读六个月的外科学,继而赴美国,在梅耶医院进修六个月,期间,他为发展莆田圣路加医院募集五万美元巨款,后再回莆田;仍任莆田圣路加医院院长.。

宋增矩(1886~1967),号矩民,又号湖民,城厢区人,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莆田最后一科秀才,入福建高等中学堂学习英语,又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英语系,为莆田最早获得学士学位者之一。1942年起任哲理国文教师,是一位知名地方文史学家。

朱维干(1893~1995),莆田黄石镇人,男,1918年从北京师大毕业,又赴香港大学攻读教育学。先后在厦门、上海和该校任教。1949年起,经老友陈国柱推荐,一直在福建师大任教,并精心治史,修订《莆田简志》,写成七十万字的《福建史稿》,是一位著名的福建地方史专家。

欧元怀(1893~18),字愧安,城厢区人,男,该校毕业后于1915年赴美国,先后在西南大学文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2年毕业回国,历任厦门大学教育主任兼总务处、上海大夏大学副校长和校长。上海市工部局华人教育处教育委员、贵州省委员兼教育厅长。1946年为该校名誉校董,并任校友会(原同学会)会长。

林景润(18~1946),莆田三江口新浦村人,男,字琴雨,早年从该校毕业后,入福建协和大学政治系,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并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深造。回国后,任福建协和大学教授,后又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教学法行政学,被该校授予荣誉博士。1928年出任福建协和大学校长历近二十年。1946年病故于美国。

宋尚节(1901~1944),莆田笏石坑北村人,1920年经蒲鲁士介绍,从该校赴美国韦斯里大学学习,三年修完四年的课程学分,获理化系奖金和荣誉奖,又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院攻读化学,被选为该校国际学生会会长,1924年获科学会的金钥奖和化学硕士学位,1926年3月取得化学博士,成为莆田留学生中获得博士第一人。同年9月,转至纽约和神学院研读。1927年回母校任高中化学教师。

吴德懋(1902~1942),城厢区南门人,莆田体育先驱者,也是中国体育巨星。1923年该校毕业后进南京东南大学体育系深造,次年在全国第三届运动会上,获五项和十项全能冠军;1925年,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七届远东运动会上,又以五项全能第一名,为中国夺得仅有一项冠军。后回东南大学任教,并为家乡增益体育人才做出色贡献。

程天泗(1903~1980),仙游县人,18岁时代表该校出席省级运动会,屡创佳绩,先后进集美高师、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系深造,1930年起回莆任教,与翁祖烈、刘剑成等老师一起,建莆田体育场,培养一批批国家级优秀体育人才,是莆田“田径之乡”奠基人之一,1958年起获选为国家级田径载判员,省政协委员。

陈文杞(1904~1941),莆田常太歧尾村人,男,1923年该校培元毕业。1927年莆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抗日战争时,转战各地,屡立战功。1941年被选派陆军大学深造,他毅然要求重返前线,领兵奔赴黄河防线,守卫中条山,多次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有久,升任第二十七师少将师长,在一次率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终因寡不敌众,中弹阵亡,年仅37岁。

陈天章(1906~1930)莆田新县外坑村人,男,化名柯芹。1922年考进哲理,接受革命思想,是陈国柱建立党团混合支部时的首批团员,1926年6月转为党员,先后任莆田特委、县委组织委员等,1929年,根据县委决定,他到沃柄一带创建了闽中第一支工农游击队,并任队长。同年夏,他领导的山区游击队与陈兆芳(亦为哲理校友)领导的沿海游击队合并为莆田工农游击队,率领20多名队员袭击江口盐兵,夺取枪弹,镇压恶棍。1930年游击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207团时任政委(后改为省工农红军游击队闽中第二支队),同年12月25日,率部在芦苇村除霸时被派包围,在突围中负伤被捕,在押往荔城途中,仍宣传革命。26日下午,威武不屈,在城南桥头从就义,年仅25岁。

叶焕武(1908~1980),莆田城内今梅峰街人,从哲理毕业,后从福建协和大学毕业,精通英、日语。壮年赴马来西亚开设怡和公司,热心教育等公益事业,并挺身而出拯救在海外遇难的同胞,晚年倡建兴安会馆,为马亚西亚兴安会馆总会带头捐建大学贷学金。母校百年校庆时,组织校友捐赠彩电等物品,临终前还嘱咐校友热爱母校,是一位得高望重的侨领。

林振夏(1926~1994),莆田华亭人,从哲理毕业后,1949年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深造。福建日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先后被选为中央福建省委委员、政协常委、省新闻协会副会长等。1994年病故后,省报成立专门委员会出《林振夏文集》传世。

李玉凤(1940~1986),莆田江口人,女,原系归国侨生,年仅16岁就连获全国女自行车赛两次冠军,1958年选进福建省体工队。1966年在柬埔寨亚注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夺得女子自行车千米计时赛和三千米追逐赛两块金牌,后任省体工队自行车教练,培养出不少运动健将等国家级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