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vs秘鲁历史交锋,厄瓜多尔vs秘鲁推荐
1.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和秘鲁首都利马气候特点、成因
秘厄战争:恃强凌弱的石油战争。
前因
普拉多上任:1939年,秘鲁银行家普拉多在大选中获胜,担任总统。1941年,因为领土争议,秘鲁与厄瓜多尔军队发生交战。秘鲁方面要求占领与厄瓜多尔之间的争议地区,遭到厄瓜多尔的拒绝。于是秘鲁军方开始强行占领争议地区,发动战争。
秘鲁总统普拉多原本不同意发动对厄瓜多尔的战争。但秘鲁北方司令乌雷塔将军对他说,如果总统不同意军方行动,军方就会发动政变推翻他。银行家出身的普拉多无力掌控军队,只好同意。秘鲁军方决意和厄瓜多尔开战,一是因为两国存在宿怨;两国之前一直没有划分好边境线,关于争议地区(从普塔玛育河到亚马逊河之间辽阔的热带雨林区)的归属一直没有定论。
二是秘鲁需要石油,普拉多上任后,借助美国资本发展秘鲁工业,秘鲁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上升。恰好争议地区发现了石油。越来越多的秘鲁人迁入了争议地区,在那里定居并进行工业开发。
秘鲁军方在美国石油资本的支持下发动了战争,秘鲁士兵进入争议地区后,开始清理土地,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准备,遇到了厄瓜多尔的边境巡逻队。秘鲁士兵立即开火,打死了一名厄瓜多尔士兵。接着双方开始激烈交火。
厄瓜多尔巡逻部队人数少,知道打不过秘鲁军队,所以派了两位军官试图去找秘鲁的指挥官,准备协调停火。但他们见到秘鲁指挥官后,却被要求回到自己的战线,因为秘鲁军方并不想停火。双方很快调集援军赶赴战场,秘鲁调集了13000人,厄瓜多尔只有1800人。秘鲁不仅有人数上的优势,而且在装备上也先进得多。
秘鲁拥有由捷克坦克装备的装甲连,还有大量的火炮。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秘鲁很快占领了争议地区。为了逼厄瓜多尔屈服,秘鲁陆军开始入侵厄瓜多尔东部的埃尔奥罗省,海军开始封锁厄瓜多尔的港口和内河航线。
厄瓜多尔总统阿罗约·德尔里奥为了保住首都基多,保持国内政局稳定,将大部分兵力都留在了基多附近。面对厄瓜多尔薄弱的防线,秘鲁陆军在空军的掩护下,在厄瓜多尔境内长驱直入。尽管厄瓜多尔守住了首都,但顾不了沿海港口玻利瓦尔。
玻利瓦尔是厄瓜多尔的重要港口城市,但厄瓜多尔在海上只有一艘老旧的军舰华尔塔克号,防守力量薄弱。秘鲁为了夺得玻利瓦尔,派出了两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和四艘潜艇,封锁了厄瓜多尔在太平洋的海岸线。
秘鲁海军很快俘获了华尔塔克号,完全掌握制海权后,秘鲁派空降兵降落在玻利瓦尔,空降兵迅速控制了玻利瓦尔。这是美洲大陆第一次空降作战。秘鲁的海军部队还封锁了厄瓜多尔西部的亚马逊河道。面对秘鲁海、陆、空的全面封锁,厄瓜多尔已经毫无还手之力。
厄瓜多尔总统阿罗约·德尔里奥只好要求停火,此时,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也出来调停,要求秘鲁和厄瓜多尔停火。秘鲁军方已经达到了占领争议地区的目的,同意停止进攻。普拉多赶紧出来善后,宣布秘鲁停火。不久,在美国、阿根廷等国的斡旋下,秘鲁和厄瓜多尔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签订协议,秘鲁对争议地区的占领得到了承认。
除了秘鲁,美国也是这次战争的受益者,秘鲁将占领地区的产油地区租借给了美国的石油公司。美国和秘鲁达成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普拉多和日本、德国等法西斯国家断交,还成为第一个加入同盟国的拉丁美洲国家。
后果
《里约热内卢议定书》:1942年,秘鲁和厄瓜多尔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签订了《和平、友好和边界议定书》。根据议定书,秘鲁占领了厄瓜多尔近一半的领土,双方战事暂告一段落。
结论:秘厄战争的爆发,意味着秘鲁总统普拉多还未能建立起对军队的完全控制。停火协议的签订,则意味着美国并不允许美洲国家的边境冲突走向失控的局面,南美的稳定对美国应对二战局势至关重要。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和秘鲁首都利马气候特点、成因
三国比较:秘鲁矿产资源丰富,其他两国资源也较丰富,但是另外两国国内管理没有秘鲁好,尤其是哥伦比亚,这么多年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反叛军和政府军对立很严重,而且这里贩毒情况非常严重,犯罪猖狂,管制极差。经济水平比较: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
基多,赤道低压带,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我现在就住在基多,这里一般来说上半年是雨季,下半年是干季。这里雨季几乎天天下雨,一般上午晴到多云,下午开始阴雨,经常晴雨相间。夜晚气温6-10度,白天15-23度。
利马,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脉西麓,秘鲁寒流,降温降湿。温和,多雾,少雨。年降水10-15mm。